阅读乱炖
一直找不到一个满意的阅读器,只好在博客来收藏一些碎片阅读。
【阅读】你开玩笑的,还是真觉得自己老了?
最近在学吉他,原因和动机都极简单,听了一段和旋演奏就发自内心的喜欢。喜欢就学,还需要其他理由么?学琴过程中恶补乐理,处处醍醐灌顶的快感。买琴选购仔细琢磨琢磨,都快能徒手画个结构图出来,这些都是收获。当然更多的是交流学习,自娱自乐带来的精神收获。
现在才开始学,有什么实际用处吗? —— 没有。
同样,为什么要每天阅读大量跟自己看似无关的文章?为什么吃美食要品品怎么就酸甜苦辣的恰到好处?为什么去逛完宜家还要琢磨商场是如何设计成一条路线无死角?看完春晚除了意料内的四面骂声是不是还要品品有那些亮点和改变?这些都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吗? 累不累啊~亲
没有,但是,我愿意相信任何丰富生命色彩的事物终将融进人的思考与认知。
—— hiheng读到这篇文章有着强烈的共鸣感:学些有用的,是社会的要求。而上帝给我们智慧,应该更希望我们去学那些“没用的东西”。
原文作者:张佳玮
【视频】我恨 “帕赫贝尔的卡农”!
作为史上最有名的半曲天王(为什么是半曲天王而非一曲天王,后面会解释), Pachelbel 一生致力于教会音乐的写作,J.S.巴赫的哥哥曾是他的学生。不过比较遗憾的是,他最传世的作品却是这样一首小曲,不知道 Pachelbel 地下有知的话,是否又会高兴呢?
现在网上所讲的这首「卡农」,正式的名称为 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。如今大多数人听到的都是卡农的那部分,吉格的那部分现在很少有人听。所以我说 Pachelbel 算是「半曲天王」。
还有,卡农其实是曲式的名称。它是用对位法写的一种复调音乐,一个旋律在数个声部依次出现,交叉进行,互相追逐,到最后的和弦合在一起。
——luckystar
[阅读]影响一生的职业建议
该文是由《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》作者Nicholas C. Zakas 所写,初读感概那些细小却又很重要的建议所带来的共鸣感,再读就感叹作者的心态,这么聪明的家伙竟然有着如此自省和感恩的心态。希望自己在30岁前可以坚持自省、修行。——hiheng
天才漂泊在大浪浮沉之间,人们却只能记得浪潮之巅
10月初,乔布斯逝世两周年。
又完整的看了一遍《2007年iPhone发布会》,不是因为怀旧,只想“看看过去和现在,也许能悟出一些道理”。
一个人一生能参与一件革命性产品就够幸运的了,而苹果非常幸运,能够在过去的日子里向大家介绍了几个这样的产品。(1984年的Macintosh、2001年的iPod、2007年的iPhone)
原计划假期去电影院看《乔布斯》,不慎看完豆瓣的剧透后,我果断在家down了@沙师弟给的种子,看完《乔》又去看了一遍《硅谷传奇》。虽然,后者公映时(1999年)老乔的斯巅峰之作ipod、iphone还未发布,但我认为《硅谷传奇》更好的描述了这位天才,又或者在《乔》里“正义乔布斯”VS“邪恶董事会”这种戏码,真的没有“海盗乔布斯”VS“海贼比尔盖茨”更具时代意义和故事性。
我更期待这版《乔》能更多描述NEXT时代的老乔,或者2000年后的Apple,但这个版本故事的时间线跟《硅谷传奇》里基本相同,创业成功——排挤离开——苹果崩溃——救星归来。也许是因为一帆风顺的成功固然来的畅快,但我总觉得逆流而行的思考才是精华。天才漂泊在大浪浮沉之间,人们却只能记得浪潮之巅。
好吧,谁叫这位天才拥有连最好的编剧都无法写出的传奇一生。
新书到了,《在漫长的旅途中》
国庆不打算准备出门,在当当网给自己买了几本书算是度假,本担心在假期前收不到,好在快递难得及时且热情,今天拿到书心情不错。
《在漫长的旅途中》设计的简介典雅,并穿插着作者星野道夫的摄影作品,也许正是这本书的魅力,通过文字细细品味这位摄影师镜头中看到的世界。
开篇首章《第一个冬天》:
未满周岁的儿子,坐在黄叶散落的阳台上,吹拂着九月的秋风。
褐头山雀“咻~”地掠过树枝间的缝隙,北美红松鼠在云杉枝上发出警戒的叫声,每当白桦树叶被风吹的沙沙作响时,他就会往外张望。
…
文字间仿佛看到定格的美好画面,安静而清新。
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。
他们是“生命”对它自身的渴望所生的子女。
他们经你而生,却不是你所造生。
你们可以给他们你的爱,却非你的思想。
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住在明日之屋,甚至在你的梦中亦无法探访。
——纪伯伦
简想,俱往矣——2010中国IT领袖峰会
3年前的“2010中国IT领袖峰会”,马化腾、李彦宏、马云聊搜索,聊电子商务,聊云计算。
3年的时间里,3家公司在各自领域(搜索、即时通讯、电子商务)取得的成就,以及在别人领域所面临的问题(搜搜、有啊),与其说是“专注”不如说是“基因”。